鳳尾蕨

又稱:鳳尾草、井邊草

鳳尾蕨科 

原產地:熱帶亞洲、非洲

栽培:

栽培土以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疏鬆土壤為最佳。栽培處所宜 擇半陰處。是台灣鳳尾蕨科最常見的種類,常著生於岩石縫磚縫與溝縫中,根莖短而斜上,被有鱗片。

 

營養葉葉柄較短,二回羽狀複葉,中軸有翼,植株兩型葉,孢子葉較瘦長而立,孢子葉通常較營養葉狹長。羽片具有明顯由葉緣反捲形成的假孢膜,羽片邊緣有鋸齒,其葉軸兩側長有翼片。銀葉鳳尾蕨也是非常漂亮的觀葉植物。

 

鳳尾蕨是台灣地區極普遍的原生蕨類,在山麓、平野、庭院、園邊... 都可見到它的蹤跡,包括箭葉鳳尾蕨、雞足鳳尾蕨、細葉鳳尾蕨、掌鳳尾蕨、岩鳳尾蕨、鱗蓋鳳尾蕨、三角鳳尾蕨、蓬萊鳳尾蕨、天草鳳尾蕨... 等二十餘種。

鳳尾蕨屬地生性,但根群淺,適合於通氣、排水良好而又帶濕氣的介質中生長,可用腐葉土混合河沙栽培,為避免積水根部腐爛,要在盆底加些石礫、煉石、碎瓦片等,夏季多澆水,維持濕涼環境。

繁殖:

繁殖方法可用根莖分株法。 一般成熟的鳳尾蕨每年可從株旁分芽形成小株,春暖後可倒扣植盆輕敲,取出株欉,以利刃切開,每5∼6株為一單位分別種植;成熟的鳳尾蕨也很容易形成孢子,飛散後常在附近稍陰濕土層上自行發育成小株;收集孢子撒佈於下層為磚瓦碎片、煉石、珍珠石,上舖水苔或泥炭苔的瓦盆中,加以遮蔭、保濕,維持22℃左右,約4∼5週即可萌芽成長出大量小株。

用途:庭園造景、室內植物盆栽觀賞。可作為青草茶的材料,全草煎汁可以清涼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