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
|
又稱:錦耳草、金線吊芙蓉、岩蔓、雪下 |
|
虎耳草科,虎耳草屬 多年生草本 |
|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 |
|
栽培: |
培養土以通氣良好之腐葉土或肥沃砂質壤土為佳,半日照及排水需良好。性耐寒喜蔭涼,植株低矮,全體密生細毛,葉片質而具有長柄,叢生圓腎形,葉面暗綠而有白色條斑,背面暗紫紅,色邊緣淺裂狀,易生赤紫色絲狀匍匐枝,臥於地面伏而生新苗,極為特殊可愛,春夏間開圓錐狀小白花。
多年生草本,高達35公分,葉數枚從生於根際,圓形乃至扁橢圓形,寬4~9公分,基部心形,葉緣多淺裂狀,疏生尖銳齒牙,圓形乃至扁橢圓形,寬4~9公分,基部心形,葉緣多淺裂狀,疏生尖鋭齒牙,葉面及葉緣密生長剛毛,為深綠色,沿脈處常常有白色的斑,背面為紫紅色,無毛,具長柄,3~5月開花,花梗長10~20公分,花瓣為白色且不整齊,3片小,卵尖形,中部常淡紅色,基部被有5個黃色斑點,2瓣大,倒垂具苞片,萼片5枚,雄蕊10枚,子房球形,柱頭尖,細小,蒴果卵圓形。
喜明亮的散射光,在蔭棚下、室內則放在靠近窗口處。喜溫暖而稍冷凉的環境, 夜溫過低易受凍害。日照約40∼60%,忌強烈日光直射。喜陰涼潮濕處,台灣平地栽種的到了夏天大部份的植株會死掉。
|
繁殖: |
繁殖可用分株或剪取走莖上的幼株栽培,春、秋季為適期。成株能萌生赤紫色走莖,伏臥地面或懸垂於盆緣,可牽引在已調製的盆土上,經過一段時間,即能發根生長,再剪斷走莖,即成新盆栽。 |
用途:室內小盆栽植物及藥用 。鮮葉搗汁滴耳內,治耳疾、中耳炎;內服治小兒百日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