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桐

又稱:斑葉福祿桐、富貴木

五加科-常綠灌木

原產地:波里尼西亞

栽培:

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最佳,提供一個疏鬆、濕潤、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環境。趣味栽培者可使用泥炭苔:真珠石:蛭石=2:2:1。日照及排水需良好。生性極為强健,不需特殊管理,耐蔭性強,葉片翠綠鑲金邊,莖幹也甚為優美,盆栽可移入室內觀賞。

 

福祿桐為常綠性灌木。多變的葉形因品種而異,搖曳著不同的風情,生性強健且葉色多樣明豔,耐陰性非常好,因此成為十分受歡迎的室內觀葉植物。

株高1-3 公尺,枝條上之皮孔顯著。一回羽狀複葉,互生,長30-45 公分,小葉3-4 對,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13 公分,鋸齒緣,葉緣常有白斑,先端銳或鈍,基部漸尖或鈍。繖形花序呈圓錐狀排列,花小形,淡白綠色,萼瓣各5 片。結圓形核果,果實成熟時顏色由綠轉為黃。

福祿桐的品種非常多,台灣常見的有,斑紋福祿桐—葉緣鑲著不規則的乳黃色綠邊,葉色呈金黃色、葉片光滑,彷彿上了一層蠟。

羽裂福祿桐—小葉像鳥羽般細緻;碎葉福祿桐—植株較矮小而葉片像綠色小錢幣般地垂掛。福祿桐因其名象徵著多福多祿多壽,又稱富貴木,不論是過年或平時都很適合在室內布置,以求大富大貴、吉祥如意。

福祿桐全日照、半日照均可生長良好,但以半日照有明亮散射光的環境下生長較旺盛。光照不足易造成莖葉徒長、葉色暗淡。對光線劇烈變化非常敏感,故移至室內時一定要經過先漸漸降低光度。但同時又忌強光暴曬,特別是初夏久雨初晴後,要防止葉片被灼傷。


福祿桐性喜高溫環境,較不耐寒。冬天寒流來時會落葉,室內窗邊溫暖且通風良好處,最適合擺置。生長近溫為15∼30℃,其中4∼10月可保持在20∼30℃,10月至翌年4月保持在13∼20℃。斑葉品種抗寒性差一些。冬季也應維持不低於10℃的室溫。當夏季氣溫達32℃以上時,要放於陰涼處,並向周圍噴水降溫。

 

秋末冬初,當氣溫降至15℃時,要及時將其搬到室內,以免植株受寒害。冬季若室溫能維持20℃以上,則其莖葉仍繼續生長;若溫度不高,則植株停止生長,進入半休眠狀態。

盆栽福祿桐喜歡較濕潤的土壤和空氣環境。生長期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對待盆土表面變乾後再澆水,土壤略乾一點也無妨,但不能澆水過多,避免造成積水爛根。盛夏溫度較高,除澆水要充足外,還需每天給葉面噴水一次,既可使葉面潔淨光亮,又可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秋末冬初,當氣溫降至15℃以下時,要控制澆水。冬季則應減少澆水量,或以噴水代澆水,盆土保持微潤稍乾,但噴灑葉面時,要注意使水溫與室溫基本一致。


福祿桐要求肥料充足。生長旺盛的4∼6月,可使用緩效性肥,或速效性肥,每星期施用一次,三要素比例N:P:K=1:1:1即可。施肥時間可安排在鬆土與修剪摘心後或下雨前。中秋後停施氮肥,追施1∼2次磷鉀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使其順利越冬。入冬後,植株已停止生長,要停肥,以免傷根。

生長季節可結合施肥,每月給盆株鬆土一次,使盆土長期保持通透良好,避免因盆土結塊而造成爛根。戶外或雨棚下的植株,在梅雨季節或遇連綿陰雨的天氣,應加強檢查,發現盆內有積水,要及時倒去並翻盆換土,以免落葉或爛根。一般情況下,每兩年於春季換土一次。
 

汁液有毒,皮膚敏感者接觸其汁液可能引起紅疹,碰到口部時,有時會引起腫痛而無法吞嚥。

繁殖:

以扦插為主, 春秋兩季取枝條頂端約10公分作頂芽插,下切口最好位於節下0.2公分處,再將其插入沙床或蛭石中。

用途:盆栽、花壇及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