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竹

又稱:觀音竹、棕櫚竹、筋頭竹、琉球竹、虎散竹

棕櫚科-多年生木本植物

原產地:熱帶亞洲

栽培:

培養土以河沙、腐葉土混合有機質肥料為理想,排水需良好,株叢生多分櫱之幹,高1∼4公尺,植株具備橫走性地下莖,如竹子般蔓延生長,莖表面佈滿褐色纖維;脫落後成網紋。

 

掌狀深裂葉;小葉裂片肉摺呈鑷合狀;葉柄細長;橫斷面呈三角狀;無刺。花序初期粉紅色;開花時呈黃色再轉成黃綠色;一般雄花較雌花大且膨脹成盃狀。果實鈍頭球形,雌雄異株或雌株上另著生兩性花。

 

性喜高溫多濕,耐陰及耐寒性強,栽培處宜擇稍蔭蔽處,忌強烈日光直射,否則發生葉燒,觀賞價值盡失。盆缽宜擇大口徑釉盆。

 

觀音棕竹是常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樹幹可做手杖或雨傘柄,所以更常被稱作拐仔棕。其原產地是中國及日本,性喜高溫多濕,但耐陰與耐寒性也很強,非常容易栽種,是常見的園藝植物。早期更是台灣出口種子的重要作物之ㄧ,每年11月底至12月底是種子品質最好的時候。

棕櫚科的矮灌木,枝幹上有很特別濃密的咖啡色網狀纖維包圍,葉為狹長的掌狀裂葉形,略帶細鋸齒緣,裂葉數不一定,葉脈是很規則的褶痕,葉面具光澤 。雌雄異株,花序從葉腋抽出,呈穗狀花序,花期約在六月到七月之間,淡黃色花很小。漿果為闊橢圓狀,表面有鱗片,果熟期在一月到三月,成熟果是紅色,但花跟果時都不顯眼,不是觀賞的重點。

繁殖:

育苗可用播種或分株法,一般均以分株為主,將母株所生的子芽,連根切下種植,於根株分孽發出4~5葉帶有2~3根時。以利刀切離母株,即為一新苗。因子芽發根不易,切忌在未發根前切離母株。

播種繁殖,最好採下種子後盡快播種,溫度若三十度以上,約一個半月可發芽,溫度越低則等待發芽的時間越長。採收後時間過太久,種子溫度升高或水分喪失就會降低發芽率,在運送過程中,可裹滑石粉,以吸取因熱產生在種子間的水份,防止發霉。或者可去除果肉,以泥炭土包裹冷藏。

用途:適合栽培在略有遮陰且排水良好的地方,相較於其他植物,很少有病蟲害,改善室內空氣的效果也很好。可作室內盆栽、庭園樹、工業用或藥用等多用途,是個經濟又實用美觀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