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又稱:青仔、賓門、人頻、先瘴丹、螺果

棕櫚科-椰子類多年生木本植物

原產地:馬來西亞 、菲律賓

栽培:

土質以富含腐植質之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植株單幹直立細長 圓筒形,高可達15- 20公尺,羽狀複葉叢生頂端有光澤,花呈肉穗花序自葉鞘下部抽出,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青白色具有香氣,果卵狀橢圓形,未成熟之嫩果外果皮呈綠色,成熟後轉為橙黃色,中果皮白色,富纖維質,內果皮為核,內藏仁肉及水分,並有橫斷面深褐色大理石紋。植株極為強健。性喜高溫多濕,需全日照。

 

檳榔對健康的危害:

檳榔子是檳榔樹的果實,它含有許多的植物鹼,其中最重要的是檳榔素(Arecoline),是一種副交感神經作用藥劑,在一般劑量有催涎及發汗的作用,高劑量則會作用在肌肉及中樞神經。檳榔素在肝臟中會被轉變成檳榔啶(Arecaidine),檳榔啶沒有副交感神經劑的效果。一般劑量對動物的行動無影響,但高劑量則有鎮靜的效果。一般在嚼檳榔時,其所含的檳榔素只有小部分被吸收,其他大部分都在石灰存在下,在口腔中轉變成檳榔啶。

除了植物鹼外,檳榔子上含有鞣酸、十二碳脂肪,肉豆蔻酸,一些糖、水、澱粉、木質纖維以及其他成分。

白灰紅灰:
紅灰包括石灰及其他添加物。添加物中最重要的是Cambir或Cutch,這是兩種植物的提取物。它們主要含有鞣酸、兒茶素,以及色素。在高劑量時有苦味及收歛作用(主要由鞣酸而來),低量時則在食用後有甜的感覺。嚼檳榔久了之後,牙齒會覆上一層黑褐色物質,則是兒茶素的效果。在台灣,添加的可能是Cambir而非Cutch。另外,由於檳榔本身酸性高,口味不佳,因此添加石灰中和,比較可口,亦可以使添加物中的色素成紅色。

荖花、荖藤:
這是一種叫做Piperbetle的植物。在台灣常取其果實或地下莖,夾在檳榔中,然後外面包裹其葉來嚼食。配料中的荖花、荖藤等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荖藤含多種酚多類化合物,包括黃樟素、羥佳味酚、丁香酚、丁香酚甲酯和異丁香酚等,其中黃樟素已被確定為致癌化合物。

纖維:
檳榔中之纖維不但能造成牙齒之耗損,更對咀嚼者之口腔黏膜有磨擦、損傷、破皮、潰瘍之作用。

備註:
檳榔素:
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使瞳孔收縮、心跳降低,正常量時可增加唾液分泌及引起發汗現象,但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而顯出動作遲緩現象。

檳榔鹼:
它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少量可使中樞神經產生興奮感,大量可使人或動物產生顫抖,更大量則可生痙攣。是其中檳榔咀嚼後可產生提神(興奮性)及保暖感覺的成分,這也是台灣嚼食檳榔者維持嚼食的理由之一。

多酚類化合物:
許多多酚類化合物,在鹼性環境下,會自動氧化,釋出含氧自由基,會與細胞或細胞之蛋白、脂質以及DNA作用,造成細胞之傷害突變,甚至細胞的死亡。

黃樟素:
一種自然界之植物精油,存在於黃樟木、九層塔、荖花中;常用於化妝品、香水及食品添加劑。當加於飼料,長期餵食老鼠,已知可引起肝癌。但原先尚無對人類致癌之証據,由於有致癌之可能,所以衛生署規定可樂等飲料中黃樟素之容許濃度不得超過1ppm。荖花中含有高量之黃樟素,其濃度達到15.5mg/g,即15,500ppm。一粒檳榔嚼塊中約有0.3g荖花,所以一粒檳榔中黃樟素的量超過5000ppm,約等於5公升可樂中所含黃樟素的總合,其危害多大由此可知。

白灰及紅灰:
都是以消石灰Ca(OH)2為基質,只是紅灰中又加入兒茶素、甘草浸膏及各種秘方成份。消石灰因來源不同,其中不但可能含有致癌性金屬如砷,更可能含有各種重金屬。不論白灰或紅灰,在咀嚼後唾液都成鹼性,可改變口腔內之酸鹼度,且對口腔黏膜均有不同程度之刺激性。

繁殖:

繁殖方法可用播種法。

用途:藥用:檳榔子驅條蟲。半天筍可炒食,果核是製牙膏牙粉或染料。檳榔是熱帶居民的嗜好品,至於市面上販售的,因加了太多添加物,所以為健康著想還是拒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