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

又稱:波斯皂莢、豬腸豆、臘腸樹、黃金雨、牛角樹

豆科、蘇木亞科、決明屬 

原產地:斯里蘭卡、印度乾性森林、喜馬拉雅山中部或東部

栽培:

栽培土不拘,但排水需良好日照充足。性喜溫暖,接受全日照開花茂盛。花季春至初夏,花多先葉開放,總狀花序,鮮黃成串,斑爛耀眼奪目。為庭園景觀樹、行道樹之應用樹種,夏天時亦可遮陰。生性強健,且栽培管理容易,機關學校公園普遍栽培。

 

株高約8∼12公尺,樹幹平滑,樹皮灰褐色,偶有小瘤狀突起,樹枝甚長。葉子是羽狀偶數複葉,互生;小葉 4∼8 對,對生,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0∼18公分,寬 4∼7公分,中肋顯著,於葉背強烈突起。

 

開花時節是在春季至夏季(5∼7月),花腋生於枝端,屬於總狀花序,花軸細長而下垂。花萼5枚,綠色,花辦5枚,黃色倒卵形,大小約相等。雄蕊10枚,其中3枚較長,基部呈膝狀彎曲,花朵依序由底部往尖頂開。

 

圓筒形莢果,如棍棒,不開裂,長約30∼60公分,直徑約一公分半,初期為綠色成熟後為暗褐色,內有格室,各格室具瀝青狀黑色黏質,有異味。它們可懸在樹梢上不掉落,直到來年開花時,形成今年的花與去年的果莢並存的景象。種子紅褐色,卵形,有光澤。

 

在炙熱的夏季裡,最耀眼金黃的莫過於阿勃勒了,一串串的金色花序懸垂於樹梢,當薰風吹過,花瓣飄落,彷彿細雨紛飛,如此的景象,便不難發現他黃金雨Golden shower之稱的來由了。阿勃勒原產於熱帶地區,於1645年由荷蘭人所引入,通常於夏季開花,但由於南北氣候差異大,中南部地區先開花後長葉,而北部開花時大多葉已長出,致使盛開規模不及中南部地區壯觀,目前阿勃勒在台灣已成為隨處可見的樹種了。

阿勃勒除了金黃花色引人注目外,花落後所結成的長條狀的節莢果亦非常特別,果肉為黑色帶粘質具有異味,種子為咖啡色扁圓狀為優良緩瀉劑,其果肉雖臭,但他的功用在於抑制種子腐壞及發芽,可長期保存種子之壽命,等到適合發芽的環境,便能發芽成長。
 
阿勃勒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3∼32℃,需充足日光。栽培土質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對肥料需求不大,但若在春至秋季生育期定期施予少許肥料,有助於花穗數的增加。因花在成熟老枝上,所以與一般樹種不同的是春季忌修剪。

 

要培育出幼苗的話,可在 4∼5月採種,在秋季播種,播種前種子須先泡水,增加發芽率,播種後可置於有遮蔭處或覆蓋稻草避免陽光直射,且充分澆水,待發芽成苗後再移至陽光充足的露地栽培。

繁殖:

以種子繁殖,秋季為適期栽種前先泡水,以增加發芽率。置於陰涼處,存活率高。

用途:庭園景觀樹、行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