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梔花

稱:緬梔子、雞蛋花、印度素馨、鹿角樹、番仔花、番花、大季花

夾竹桃科緬梔屬落葉小喬木

原產地:西印度群島、中美洲 、南美洲及墨西哥、委內瑞拉、西印度

栽培:

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栽培處日照需充足。若需矮化植株,每年冬季每年冬季落葉後作修剪整枝,能促使側枝萌生,唯當年新萌發之幼枝不易開花。成株後甚為粗放,耐旱抗鹼,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3∼30度C。

落葉小喬木株高約3∼5公尺。 葉互生,簇生於枝頂,闊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兩端尖銳,冬季落葉。鈍頭緬梔葉倒長卵形,葉端鈍圓,半落葉性。

花頂生,聚繖花序,花冠五裂,裂片迴旋覆瓦狀排列,具芳香。緬梔花色,外部乳白,內部艷黃色。紅花緬梔、雜交緬梔,花色粉紅或濃桃紅,花瓣較長,迴旋覆瓦狀排列較不明顯。鈍頭緬梔花白色中央黃色,瓣端鈍圓。 果實為蓇葖果。春末至夏季盛開。鈍頭緬梔夏秋季開花。
 

緬梔花於1645年間由荷蘭人引入台灣,現廣泛栽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般只是作觀賞用途。屬灌木至小喬木,可高約3-9公尺,花冠為五裂迴旋排列,花瓣外部呈現乳白色,內部艷黃,與雞蛋相似故得名為雞蛋花。但也有長出粉紅色花的品種。

果實為黑褐色木質果,呈橢圓形果實成熟時會裂開露出扁平具翅的種子,由於緬梔花難以結果故主要以插枝法繁殖。當割切樹幹時會有白色乳液滲出,乳液有毒。花期為每年3-9月,而果期則在6月至12月。

繁殖:

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早春萌新葉之前,剪去年生強健枝,每20∼30公分為一段,扦插於砂質壤土,保持濕潤,約經1∼2月能發根。春至夏季為播種適期,種子發芽適溫24∼28度,播種後保持濕度,約經3∼45週能發芽。

用途:庭園美化、行道樹、大型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