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欒樹 |
|
又稱:苦苓舅、苦苓公、金苦楝、拔仔雞油 |
|
無患子科 |
|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中南部、東南亞地區 |
|
栽培: |
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生長迅速,能耐乾旱,不擇土壤,抗風性強,移植容易。是本省特產植物,高大落葉喬木,可達二十公尺高。樹皮褐色,小枝上佈滿了皮孔。主要分布於中、北部陽光較強的闊葉樹林中。
台灣欒樹花型優雅,葉果均美且富於季節變化,春天吐出嫩嫩的鮮紅色新芽,漸漸地轉綠,盛夏時滿樹青翠欲滴, 8-10月間開黃花,花謝後,滿樹的淡紅色果實於11-12月成熟,漸轉為紅褐色,又是另一番景緻。
葉為2回羽狀複葉,葉柄光滑,小葉對生及互生,紙質,長卵形,長6-8公分,淺鋸齒。花冠黃白色,花冠基部紅色,花瓣數5枚,圓錐花序,頂生,花謝後即結果。像燈籠狀的蒴果有三片紅色果苞,形似紅色的小氣球,相當耀眼,蒴果顏色由淡紅轉為紫褐,成熟後,從果瓣中肋裂開,種子夾在三片果苞中。蒴果內每室藏1種子,種子黑色球形,每莢瓣含有1∼2粒,位於莢的中央,可以做手工藝品。
若要採收種子應於種子成熟轉呈黑色後採收,取下種子後略為蔭乾1∼2日,再以水選取下沉於水中的種子,再取出蔭乾後儲藏於5℃乾燥的環境,發芽力約可保存3∼5年。
台灣地處於亞熱帶地區,大部分的樹木終年常綠,不像一些高緯度地區,在秋冬時序會有許多樹種轉色,讓季節轉換之際充滿不同的色彩,不過台灣低海拔地區有一種稱的上是為秋季換裝的樹種那就是「台灣欒樹」。
每年九月底十月初台灣天氣漸漸進入秋季開始轉涼時,正是台灣欒樹開花的季節,濃綠的樹梢上會長出小黃花,並且迅速地佈滿枝頭,而台灣欒樹在行道樹中數量算不少,所以人們立刻就會感受到街景的變化。小黃花謝掉後緊接著就是紅色的蒴果出現,當人們看到這一黃一紅的景色變化,立刻就意識到秋涼已經到來,而十月之初也是台灣地區慶祝雙十國慶的時間,所以也有人將他稱為「國慶樹」。 每年春天,台灣欒樹會從光禿禿的枝條上長出鮮嫩的綠葉,夏天則以濃綠的樹葉為過往的人們提供遮蔭,夏天即將退出時,微小的黃花以花海戰術沖擊你的視野,滿樹黃花在清風吹過時,構成一波波耀眼的黃金花浪,讓人不由自主的舉頭仰望,發出陣陣的贊嘆。拾起一朵隨風飄落的小花仔細瞧瞧,小如指甲的黃花上,基部有一抹紅暈,似乎在預告著下一季的艷紅。黃花落盡,登場的是像燈籠又像汽球的可愛果實。 每年初秋,紅色的果實結滿欒樹枝頭。當台灣欒樹的果實漸漸由鮮紅色轉變成紅褐色時,葉子也漸漸轉為金黃,秋風吹起,全樹隨風搖擺,搖落一地金黃,只剩餘黑褐色的樹幹,驕傲的在寒風中挺立,等待來年的繁華再現。嫩綠、濃蔭、繁花、盛果,配合季節的鮮明變化,讓台灣欒樹榮登「全世界亞熱帶名花木」名錄之中,也讓宜蘭人選它為代表宜蘭的縣樹。
台灣欒樹為台灣的特產闊葉樹,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它和荔枝、龍眼是近親,與較多人認識的苦楝,未開花時外形相似,台灣欒樹與苦楝都有一樹的羽狀復葉。苦楝又名苦苓,屬於楝科,台灣欒樹則屬無患子科,因為形相似,所以有苦苓舅之稱,即苦苓之舅舅也。若不仔細比對,常會錯認舅舅與外甥,從名字也可知道長幼有序,欒樹是台灣原生種。每年初秋開花時柔黃色的圓錐花簇密生樹頂,遠望就像金雨洒落。台灣欒樹有個美麗的洋名,就叫做「台灣金雨樹」。
|
繁殖: |
採用播種繁殖,採當年成熟種子,隨即播種或妥為貯藏,待翌年春天播種。 |
用途:常植於校園中或作為都市行道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