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高臥
謝安,字安石,晉朝陽夏人。生性聰敏,而且勤學好問。在他少年時,曾請阮裕講解戰國時公孫龍著的《白馬論》。阮裕作了一篇論文給謝安看。謝安因為年紀小,還不能完全了解文中的含意,一再詳盡地詢問,一直到完全明白為止。阮裕很受感動,讚歎地說:「這《白馬論》,不但能講解的人很少,就是求問的人也不多。」
謝安年輕時就有大的聲名,所作的文章也頗受人推重。有一次,桓溫看完了他所作的簡文帝議諡的文字,就交給座上的眾人傳閱,說:「這是謝安的零碎金子。」意思是說謝安寫的文章很好,就是一些小文字也是很珍貴的。
謝安沒有踏上仕途以前,隱居在會稽的東山(在今浙江上虞縣西南二十多公里),以山水、文籍及聲色自娛,朝廷屢次徵召他做官,都婉言拒絕。簡文帝頗了解他,曾說:「安石一定會出來替朝廷做事。他既然和別人同樂,自然也不得不與別人同憂。」後來果然被桓溫請去擔任司馬。當他將要從新亭出發赴任時,朝廷官吏都去送行。有一位叫高靈的中丞,在餞行席上多喝了些酒,倚仗幾分酒意,裝出喝醉的樣子,開玩笑的對謝安說:「您好幾次違背聖旨,高臥在東山,大家都在談論說:『安石不肯下山出來做事,要怎樣對蒼生加以拯救呢?』現在您出來做官了,那就是蒼生對您要怎樣拯救呢?」意思是說蒼生將要如何來拯救他的隱逸情操。謝安聽了,只是笑笑,沒有答話。
在桓溫處當司馬,是迫不得已的。謝安對於他的隱居生活還是滿懷念的。有一次,有人送給桓溫草藥,當中有一味藥名叫「遠志」的,桓溫拿去問謝安說:「這藥又名『小草』(遠志的苗名)。為什麼一樣東西卻有兩個名字呢?」謝安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座上有一個叫郝隆的搶先回答說:「這很容易懂,隱居時就叫做遠志,出仕時就叫做小草。」謝安聽了覺得很慚愧。
謝安隱居在東山的故事,後來成了一句成語「東山高臥」,用以比喻隱居不做官。
原文:東山高臥,謝職求安。
譯文:謝安隱居不出,高臥在東山,辭卻朝廷的徵召,為的就是追尋生活上的自然安詳。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社出版李炳傑編著「幼學瓊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