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周公生性孝順仁厚,和其他兄弟不同。武王即位,他輔佐武王伐紂,打進商朝京城,殺了紂王後,釋放箕子,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祀;但是怕他作亂,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去監視他。
武王滅殷的第二年,天下還沒有完全歸附,武王卻病了;病情非常嚴重。雖然延醫治療,但是毫無起色。周公因此特向太王、王季、文王禱告,願以自己的生命代替武王。禱告過後,武王病就好了。
後來武王崩逝,成王年少,周公怕天下諸侯知道了會反叛,就暫時代理成王處理政務。管叔和他的其他弟弟嫉妒他,放出謠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向太公望、召公奭解釋說:「我所以不避嫌攝行政事的原因,是怕諸侯背叛我周朝,使我愧對太王、王季和文王。三王為天下懷憂操勞了很久,現在才有些成就。武王早崩,成王年少,我這樣做是為了要保全我周朝啊!」他不為謠言所動,仍然輔相成王,而叫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到魯國去。
管叔眼看著流言無效,竟然和蔡叔、霍叔幫同武庚作亂。成王請周公領兵東征,花了兩年時間才敉平亂事,殺了武庚、管叔,並流放蔡叔,把留下來的殷民集中起來,封微子於宋,讓他繼承殷祀。
周公東征,完全是為社稷百姓,所以當時士民對於他的恩德很感激,寫了三章「破斧」詩來讚美他說:
為了征服叛亂,我們的斧兒破了,我們的斨兒(斧類受柄的方孔)缺了。周公東征,為的是要匡救四國的禍亂。他哀憐人民的德意,可說是大極了。
為了征服叛亂,我們的斧兒破了,我們的錡(鑿屬,武器)缺了。周公東征,是為了要變化四國的風氣。他哀憐人民的德意,可說是好極了。
為了征服叛亂,我們的斧兒破了,我們的銶(獨頭斧,武器)缺了。周公東征,為的是要安定四國的秩序。他哀憐人民的德意,可說是美極了。
原文:東征破斧,周公大義滅親。
譯文:東征平亂,詩人有破斧之詩,道出了周公為了正義而不顧私親。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社出版李炳傑編著「幼學瓊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