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沉醉打毬回

  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十四歲時以美貌被選進唐太宗的後宮當才人。唐高宗即位後,立她為昭儀。為了搶奪皇后位置,她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在王皇后被廢為平民,終身監禁後,高宗就立她為皇后。高宗死後,太子李哲(唐中宗)繼位,不到一年,武則天就把他廢為廬陵王,另立四子李旦(唐睿宗)為皇帝,後來又把他廢了,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周。

  在武則天年老時,張柬之等趁著她生病,殺了張昌宗、張易之,迎接中宗復位。中宗復位後,朝政被野心勃勃的韋后和安樂公主把持。韋后因為中宗對她的拔扈不滿,下藥毒死中宗,想學武則天臨朝當女皇帝。中宗的弟弟睿宗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一看情形不對,聯合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率領羽林軍(古代宿衛宮廷的軍隊)攻入宮中,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然後擁立睿宗即位。一年多後,因為不堪政務勞累,睿宗把帝位讓給李隆基,自號太上皇,退居內宮。

  李隆基就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唐玄宗,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唐明皇。他即位後,先後任用姚崇、宋璟、張說、韓休、張久齡等為宰相,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

  韓休、張久齡去職後,玄宗任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相,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接著掌權。這時的玄宗,把一切朝政都委由他們處理,自己則一天到晚享樂,不是在宮中歌舞遊宴,就是去田獵打毬(騎在馬上擊球的遊戲)。結果朝綱不振,政治腐敗,終於在天寶十四年引起了安祿山的叛亂,使唐朝由盛而衰,到後來竟變成了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了宋朝,有一位叫晁說之(西元一○五九年至一一二九年)的人,看到一幅唐玄宗的打毬圖,對於玄宗的沉淪,心有所感,寫下一首<打毬圖>詩來寄慨:

  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毬回。
  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

  意思是說:宮中大大小小的門戶都開放了,那位小名三郎的玄宗皇帝,帶著一身醉意,正打完毬回來。敢說話的張九齡已經告老退休,忠直的韓休也因病身死,明天早朝時,再也沒有鯁直敢言的人呈上直諫的奏疏了。

  這首詩很實在地描述唐玄宗晚年時的生活情形,也很傳神地代說出「打毬圖」畫者的心聲,這正印證了前人所說的「畫中有詩」了。

  又詩中所提到的韓休,唐玄宗時官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為人正直,不但文章寫得好,識見也很遠大,擅長剖析時政得失。看到唐玄宗有過失,一定上書指出,玄宗經常為此不開懷。

  有一次,玄宗照鏡子後鬱鬱不樂,在他左右的人知道他為什麼不樂,便進言說:「韓休做宰相,陛下比以前瘦了很多,為什麼不把他貶走,還要繼續用他呢?」

  玄宗是一位很開明的君主,知道韓休的作為是出自一片忠貞,便回答左右說:「我雖然瘦了些,不過由於他的盡職,處處為百姓著想,天下的人一定都肥了。你們知道嗎?和他同任相職的蕭嵩來奏事,我說什麼他聽什麼,從不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走後我很不放心。韓休這個人,雖然常常為了一些事和我爭辯,不過我知道他出自一片忠心,為了我和天下百姓在著想,他走後我能很放心地安睡。」

  後來韓休以太子少師去世,玄宗下旨封贈他為揚州大都督,諡號文忠。

  另外所提到的張九齡,字子壽,玄宗時考忠進士,累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為玄宗在位已很久,對於政事稍有懈怠,張九齡每次都犯顏極諫。有一年玄宗生日,王公貴臣都呈獻寶鏡給玄宗,張九齡沒有隨俗獻鏡,獨上事鑒十章,極言古今興廢的道理來寄託諷諭。後來他因為諫阻李林甫薦用牛仙客,受李林甫忌恨,罷相家居,不久就生病去世。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社出版李炳傑編著「千家詩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