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巴黎地標之一的凱旋門
這座高50公尺、寬45公尺的巨大拱門、和環繞它的 Place CharlesdeGaulle(戴高樂廣場此為官方名稱,不過巴黎人甚至地下鐵站名都仍維持更符合其形狀的舊名──Etoile,星形廣場),早已成為 巴黎最著名的地標。位於12條重要道路交會處的這座兼具紀念碑功能的拱門,原是為炫耀拿破崙的戰功而建,今天則是法國人紀念所有為國殉難者的無名英雄墓所 在。

  西元1806年,拿破崙為榮耀法國軍隊的顯赫功蹟,命令建築師Chalgrin在巴黎市內建造一個紀念碑,而今天的凱旋門就此誕生。西元1810年,拿破崙迎取第二任皇后Marie Louise,這位奧地利的公主為了使她進入巴黎的氣勢令巴黎人印象深刻,竟下令Chalgrin在剛蓋了離地面不到幾公尺的凱旋門基地上,以帆布畫出凱旋門的模樣架設起來,充當她在香榭麗舍大道遊行時的巨大背景。

  1836年,花費了1000萬法瑯的凱旋門終於在30年後完成,只是此時拿破崙早已成一堆枯骨,在位者為LouisPhilippe;所幸在1840年,當拿破崙的遺骸被法蘭西人從聖赫勒那島(St. Helena)迎回巴黎時,運靈的馬車特意由凱旋門下穿越,讓這位英雄人物得以一睹為他自己而建的紀念碑。

  1854年,城市景觀設計師Baron Haussmann把星形廣場重新設計整建,原先匯聚於此的5條大道增加為12條,凱旋門的表面裝飾也在Hittorff的巧思中呈現新貌。1885年,法國人為大文豪Victor Hugo(雨果)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其中就包括把他的遺體安放在凱旋門下度過一夜,才正式安葬於Ponteon(偉人祠)。

  1919年,盟軍在一次大戰中獲得最後勝利,凱旋而歸的軍士們在返回巴黎時,就是列隊由這座大拱門下邁步走入香榭麗舍大道。次年11月11日,為紀念 殉難戰士而設的無名英雄墓,在拱門下方的空地上完成;1921年11月11日,在無名英雄墓週年紀念典禮中,長明燈被點燃,而後一直然燒至今天。1944 年8月26日,德軍投降、巴黎和法國重得自由的消息,由法軍統帥戴高樂將軍向法國人宣布。為紀念這位帶領法國人度過二次大戰的英雄人物,巴黎市政府在戰後 宣布將凱旋門所在的Etoile廣場,改名為戴高樂廣場。

  今天,凱旋門已成為巴黎訪客必到之處,許多人因其名氣而來,但若是細細品味凱旋門本身建築的壯麗優雅和四面牆上精緻生動的雕刻裝飾,您將能在名氣之外體會到它真正的吸引人之處。凱旋門東西面牆上,共有四座壯觀的浮雕,它們分別是面向香榭麗舍大道的東牆右側的The Departure of the Volunteers in 1792(1792年自願軍的出發),一般都稱之為「馬賽曲」,是四座浮雕中最著名的一幅,為Rude的作品;東牆左側的The Triumph of 1810(1810年的勝利),為Cortot的作品。另外兩座浮雕位於面向Wagram大道的西牆,右側為Resistance(反抗),是Etex的作品;左側為Peace(和平),也是Etex的作品。

  除了四座浮雕外,東西牆大拱門兩側上端,和南北牆小拱門上方,還有一共六幅的長方形浮雕畫,描述的均為法國史上重要的幾個戰役和光榮事蹟。至於環繞在 整座建築上方的橫飾帶,雕工和圖案亦頗有可觀。初到星形廣場時,不妨站在距建築有段距離的地方,繞它一圈仔細觀賞這些美麗的雕刻,再走到拱門下參觀無名英 雄墓和搭電梯上凱旋門頂端平臺俯瞰巴黎市區。

  整個凱旋門只有上頂端平臺才要買門票。頂端除了一個陳列著與凱旋門有關的建築物件、記錄的小型博物館外,最讓遊客駐足的是它可以縱覽巴黎市區的陽臺, 從這兒可以順著12條筆直大道把巴黎飽覽一遍,尤其是東面的香榭麗舍大道可眺望協和廣場、羅浮宮,朝西則可看到與此遙遙相對的新凱旋門─La Def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