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簡介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面積9.9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全國人口均爲單一朝鮮民族,通用朝鮮語。國旗爲太極旗,白地中央爲紅、藍兩色太極圖案,周圍有四組八卦符號。白色代表土地,太極圖和八卦由我國傳人,象徵宇宙永恆運動、均衡和協調,反映我國“易經”代表的東方哲理。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自古即接受中國文化,尤其是漢文化.在文字上也使用漢字,到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1418-1450)在位時,於1443年12月創製訓民正音28個字母,此為韓國文字的濫觴,訓民正音的創製,可說是韓民族歷史上最大的成就,在韓國文字創制之前,朝鮮民族不得不使用漢字,尤其漢學幾乎是兩班貴族的獨占品,一般老百姓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這樣長期下來,統治階層跟被統治階層,意識上的溝通都有困難.世宗基於愛民精神,認為韓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文字,使百姓容易學習使用,於是設立正音廳,1443年創造訓民正音,此後世宗為了推廣新文字,更編撰發行了東國正韻.月印千將之曲和釋譜詳節等,第七代國王世祖(1455-1468)時代設置了千經都監,翻譯佛經.第九代國王成宗(1469-1494)時代也有徐居正.盧思慎.許琮等翻譯詩集.三綱行實圖.禦藥集成方等,十一代國王中宗(1506-1544)時崔世珍著述訓蒙字會,十三代國王明宗(1545-1567)時金麟厚著有百聯抄解,尤其14代國王宣祖(1567-16080時代,更設置了校正廳,翻譯了許多經書.朝鮮王朝歷代國王為了普及韓文均不遺餘力,惟一時之間韓文卻難以推廣,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貴族都習慣使用中文,尤其一些保守派的儒家學者更是反對韓文的使用,因此,盡管普及韓文是政府的既定政策,實際上卻很少人用,尤其是在第10代國王燕山君(1494-1506)時,有人用韓文在大字報上批評燕山君,引起燕山君的不快,於是將使用韓文者處死刑,並禁止韓文的使用,從此以後稱中文為真書.韓文稱為諺文,而且只行於一般婦人女子使用,而現代韓語的普及,是因為被日本人侵略的時候,韓國民眾的愛國情操也快速提昇,俞吉睿用中文跟韓文著述西遊見聞,徐載弼創立的獨立新聞則用韓文發行,為韓文普及化的先驅,周時經.崔光玉.池錫永等人潛心研究韓語,於1908年創立國文研究所,尤其周時經更將推廣韓文當成一生的志業,他說:欲奪他國者,必先除他國之語文,傳播自國語文;欲興盛或保全自國者,必先修自國的語文,開發民智。時差:比台灣提早一小時。
物產:韓國除了水稻外,還生產畜牧、園藝、水果等多樣農產品。韓國三面環海,沿海岸魚貝種類很多,漁產也很豐盛。
特產:韓國特產是名震世界的韓國高麗參,是韓國招待外國貴賓時,一定的食品與禮物,另外還有硬度極高的紫水晶,這是韓國的兩大特產,還有日常生活的特產,有海苔、香菇、柚子茶、面膜、人參糖…。
韓國宗教、禮儀、傳統民俗遊戲
韓國宗教
韓國宗教自由是憲法所保障國民基本權利之一。在韓國,基本上由憲法明訂宗教自由、宗教平等、和政教分離三大原則。
有關學生的道德倫理教育,公立學校是藉國民倫理科目實施,私立學校則藉國民倫理和宗教科目來加強。韓國宗教團體辦的學校在宗教教育上在國際比較研究中應是最成功的。
在法律規範上,韓國和日本、美國及台灣,基本上都是禁止在公立學校開授宗教課程,而允許私立學校施行宗教教育。然而,韓國教會學校卻遠比日本和台灣積極,甚至不理會法律的規定而超過時數,編訂宗教性或單一宗教的課本。
由於韓國民眾信仰基督宗教和佛教的比例甚高,若要施行宗教教育,或許成功的可能性會比較高。不過,私立教會學校在宗教教育上所投注的精神和時間,不但很多而且有很強的宗教動機做為基礎。公立學校大多不具有這樣的條件或基礎。
韓國禮儀
見面必互致問候,男子見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雙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動與女子握手。初次見面,交換名片。韓國人多以軟飲料待客,客人必須接受主人提供的茶點。韓國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談本國政治、經濟、妻室等話題,但喜歡詢問個人情況。他們自尊心極強,不容公開被人批評或異議。在社交場合,男女必須分開。在公開場合,得讓男士先行,各種會議發言者致辭都把“先生們”放在“女士們”之前。尊敬師長,使用敬語,不可當長者面抽煙、戴眼鏡。上門造訪習慣帶上小禮品,但不送外國煙;接物時必須用雙手,不能把禮品當場打開。在任何場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傳統民俗遊戲
面具戲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用面具遮住臉部或者罩住頭部,用不是自己本來面目的另一人物,或者動物甚或超自然的存在粉墨登場演出劇情故事的一種戲劇。面具戲的內容藉著破戒僧、沒落貴族、巫婆、私塾先生居士、下人隨從及其他男女老少庶民的角色,暴露並諷刺現實,其主題大可分為破戒僧戲、貴族戲、庶民生活等種類。面具的製作主要用瓢、木材和紙。用木材製作的面具中,屏山面具屬於高麗時代的風格,因而被定為國寶。面具戲的道具服裝大體上按貴族和和尚、男女老少等登場人物的不同,多帶有象徵性的特點。
韓國體育活動
射箭、摔跤、拔河、秋千、跳板、風箏、圍棋、象棋等。
摔跤是兩人各在大腿和胯間纏綁著「Sat-ba」(摔跤用的腿繩)﹔互相緊抓﹔以力和技巧先將對方扳倒者為勝。是韓國自古即有的運動競賽。
從很久以前開始﹐每年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時﹐各地的壯士們聚集在一起﹐為了故鄉和本人的榮譽而奮力比賽。最後的勝利者可得一隻黃牛作為獎品。
韓國內「天下壯士摔跤大賽」和國外各種比賽(多於僑胞聚居地舉行)﹐一年有八次大賽。體重一百公斤以上的白頭級和以下的漢拏級。
秋千和蹺蹺板一樣﹐秋千在韓國也是少女們傳統的遊戲﹐是新年﹑端午節和中秋節等民俗節日的主要娛樂活動。
蹺蹺板是少女們在初春農歷新年遊玩的遊戲﹐在一塊木板的中間﹐墊上一塊石頭或用稻草編成的草包﹐由兩個少女分別踏在木板的兩端﹐利用反彈力跳起落下﹐在古時由於韓國婦女深鎖閨房﹐三門不出四戶﹐就藉著玩蹺蹺板的機會瞥見圍牆外部的世界。
放風箏遊戲﹐最好的時間是初春農歷一月間﹐而且時常進行比賽。每一個放風箏者﹐在空中將系有風箏的互相交叉﹐利用沾上了玻璃粉的利線﹐去割斷對方的線。在放風箏季節結束時﹐有一種傳統的習慣就是在風箏上寫上"送禍迎福"的字樣﹐將風箏放到空中後將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走﹐帶著一家人的不幸而離去。
圍棋據歷史記載﹐圍棋在韓國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下棋時兩人對坐棋盤前﹐一人執黑子﹐一人執白子去包圍對方的棋子。圍棋規則很簡單但戰略卻很複雜。韓國經常舉辦圍棋錦標賽﹐由電視台實況播映比賽的情況﹐並報道精通棋法者的分析和設想。
象棋比較接近中國﹐與日本稍有不同﹐棋盤有十條橫線和九條縱線﹐每人有十六個六種不同的棋子﹐通常是弈到"將死"為止。
擲四是一種在新年時玩的老式遊戲是將功能與骰子類似的四根木棒(圓棒的三分之二被削成平面)拋入空中,按其落地後的形狀計分,根據分數的多少在圖盤上走步﹐哪一個人或哪一組先從起點走到終點則獲得勝利。遊戲雖很簡單,卻是節日時老少皆宜,充滿親情快樂的遊戲。
韓國節慶及習俗
韓國過去曾使用陰曆,所以至今大部分的節日仍按農曆來計算。韓國是以農耕與儒教思想為基礎的民族,所以傳統節日都是為了慶祝耕種的開始和結束,感謝祖先與自然而逐漸形成的。
祭祀先祖在韓國人的傳統信仰裏,人死後是有靈魂存在的。因此,除先祖的忌辰外,每逢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慶日,子孫後代都會通過祭拜來召喚先祖的靈魂。韓國人相信憑藉這種特殊的儀式能和逝去的親人再次相聚,並藉此祈願得到先祖在天之靈的庇佑。
四大節日,春節(農曆1月1日),元宵節(農曆1月15日)、端午節(農曆5月5日)、中秋節(農曆8月15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活動類似我國春節。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傳統飲食是種果(栗子、核桃、松子等)、藥膳、五穀飯、陳茶飯等。農曆4月8日爲佛誕節及頌揚女性的春香節。農曆5月5日爲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食青篙糕,掛菖蒲來過節。農曆8月15爲中秋節,農曆9月9日爲重陽節。清明掃墓,冬至吃冬至粥(摻高梁麵團子的小豆粥)。除上述傳統節日外,韓國人還重視耶誕節、兒童節(5月5日)、恩山別神節(3月28日至4月1日)等。
農曆1月1日,是韓國節日當中最隆重的一個。韓國的新年到初二就告一段落,短短三天。新年也是返鄉團聚的大日子,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貢獻飲食以年糕湯、水果、小菜等行大禮)祖先,祈求先祖保佑家人平安。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祭祀結束後孩子們向大人拜年,大人還禮祝願。春節那一天吃年糕。有過了年長一歲的意思。祭拜祖先之後,就到鄰居或親戚家中拜年請安。
韓國人在年節期間會吃年糕湯祈求平安,並將淘米的竹簍作為吉祥物裝飾在家中,和淘米的象徵一樣,意謂著淘出滿手的幸福。有趣的是,韓國人還會全家聚在一起藉由韓國著名占卜書土亭秘訣來推算新年運勢。
(朝鮮時代的蔔掛書,卜卜新年運勢)
大年初一,祭祀品中的水果(梨子.蘋果),都會把頭和屁股切掉,再拿去拜,原因是因為祭拜的水果都會疊放,把水果削成這樣,水果才不會滾來滾去的,而且削成這樣也表示,這是已經過處裡的水果,就是切好的水果,請祖先們享用。還有一點,就是對祭拜的祖先表示尊重,表示這些水果是新鮮的,是為祭祖特別準備的,因切除過,所以要常常換新的水果。
農曆1月15日。新年始,迎接第一次圓月,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 正月15日早上祈求無病吃鈽飪(祈求避瘡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硬的飲食)和 "耳明酒"(為 了一年裏兩耳能很好地聽東西而喝的酒)。 早餐吃五穀飯(用大米,江米, 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飯)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樹葉做的菜). 並且叫對方的名字,對方答復就說 "你買我的熱呀。"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 正月15日的遊戲有兩種;一是 放風箏,有消滅一年的災難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的意思. 據說,正月15日晚上,向圓月許3個願都會實現。
農曆5月5日端午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端午節婦女們用菖浦(用菖浦葉洗頭頭髮光澤)洗頭,玩兒蕩秋千, 男人摔交. 還做像車輪一樣的車輪餅吃 ,採用這個食品的名字還把端午節稱為車輪節。
農曆7月7日。起源於牛郎和織女一年一次相見的傳說,從三國時代起這一天舉行各種活動。人們認為在七夕這天能繼承織女的紡織技術,所以舉行'紡織'(紡織比賽)。七夕婦女們為子女向牽牛星和織女星許願。
農曆8月15日,朝鮮中秋節叫「秋文節」,亦稱「秋夕」,與元旦、寒食、端午列為民間四大佳節。這天,他們以松餅為食物,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有的還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棗泥蜂蜜做的八寶飯。晚上一邊賞月,一邊舉行拔河、摔跤比賽,或表演歌舞節目。在韓國每年最重要傳統節日有兩個,一是「秋夕節」,另一個是「春節」。兩個節日一般都放假三天。顯然韓國人把「秋夕節」看得較為重要。
「秋夕」,是家人匯集一堂祭祀先祖以表達敬意的節日。家人會用今天新收ㄉ穀物釀製而成ㄉ酒、松糕和新米飯等向祖上獻上茶禮,茶禮結束後,再到祖墳前掃墓除草,晚上ㄉ時候,會對著當空明月,和家人們一起玩「羌羌水月來」之類的民俗遊戲。
我們在中秋節ㄉ時候吃ㄉ是月餅,而韓國人吃ㄉ是松糕,松糕是韓國中秋節的代表性食物。松糕ㄉ做法:他們將煮熟的大米粉攪拌好後,分成一小塊一小塊ㄉ,然後在包上用芝麻、大豆、栗子、綠豆做成ㄉ餡,捏成半月狀,這樣就好ㄌ。在蒸松糕時,會在松糕ㄉ下麵舖一層松葉,松葉的香氣會隨著蒸氣慢慢滲入到松糕內。他們有一句俗語「做得好松糕,嫁得好人家」,這句俗語就是要讓人們把松糕做的更漂亮。基本上韓國過中秋是大量吸取漢文化的,所以漢人的節日他們也有。
陽曆12月12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這天吃放年糕團(直徑 1㎝大小 的圓形的年糕)的小豆粥。至今老百姓還相信紅色能驅逐妖魔鬼怪而把小豆塗在牆和門上,每個房間裏也都放一碗。
韓國人的民俗學、家庭觀念、過生日、坐月子、早餐、家庭聚會
韓國的民俗學!
搬家之後通常會有請客的習慣,就如台灣的"入厝"一樣!
不同的是,台灣通常是以"辦桌"的型態,除了可以拿紅包之外,比較好的親戚還會送傢俱等物品。而韓國的情況會送捲筒衛生紙和洗衣粉。因為希望你家的錢財和運氣能像捲筒一樣,持續下去永遠間斷的意思。至於洗衣粉的話呢?洗衣服的時候不是會出現很多泡沫嗎?也就是希望你家呢錢財和運氣能像泡沫一樣的多!
韓國人的習俗的確是:搬家時喜歡送衛生紙、肥皂、洗衣粉之類的東西。韓國人搬新家時都會辦一個party,一般的韓國人都會習慣送有「旺」跟「發」涵義的禮物,例如衛生紙1袋或洗衣粉一大盒。聽說以前還喜歡送火柴,現在用不著了才不送了。另外也有還有做米糕分給鄰居的習俗。
韓國人的家庭觀念
韓國的傳統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爲喜歡家族人丁旺盛是韓國的風俗習慣。到1980年,平均每戶人家的子女數減少爲1人或2人。但重男輕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跡可尋,如長男爲重、兒子爲重。爲了破除這種思想,政府立法規定男女在遺産繼承上享有平等的權利。現在韓國的家庭形態主要是以夫妻爲中心的小家庭。
婚姻對韓國人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儀式。雖然有統計顯示近代韓國的離婚率激增,但離婚對當事人及雙方各自的家人來說還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
韓國人過生日、坐月子、早餐、家庭聚會
在韓國,孕婦坐月子喝海帶湯就像台灣人吃麻油雞,是相同的道理。海帶湯是韓國家庭不可缺少的滋補聖品,因此當韓國人生日那天,就有喝海帶湯紀念母難日的習俗喔!從過生日、坐月子到吃早餐,都少不了它。
以營養分析來說,熱量低且充滿膠質、礦物質的海帶芽,是很適合現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海帶芽富含可溶性纖維,比一般纖維更容易消化吸收,協助排便順暢。一方面海帶芽吸收許多海洋的微量元素,正好可以提供身體組織的修復及建造。最大的優點是,海帶芽熱量低,做為宵夜點心不用擔心發胖,很適合愛美的女性。
韓國婚禮習俗─儀式、用品、服裝
韓國婚禮習俗─儀式
韓國傳統的婚禮習俗,主要如下進行:由議婚、納采、婚禮儀式等過程組成。
婚禮通常在新娘家進行,新人進入新房後,直到次日才能走出來。婚禮儀式後第二天,新娘第一次向公婆和夫家成員行見面禮。新娘拜見公婆時,要跪地叩頭。婚禮後第三天,新娘同新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宴請親朋好友。娘家的親戚,要宴請新婚夫婦,表示祝賀。 
韓國婚禮習俗─用品
韓國婚禮行列中會包括鴨子,因為鴨子總是終身相伴。傳統上;新郎會騎一匹小白馬去新娘家,並帶上一對象徵著忠誠的灰色的雌鵝和雄鵝。
韓國婚禮習俗─服裝
按傳統習慣,婚服要保存起來,以備結婚60週年時再次舉行婚禮,老夫婦要穿上當年的結婚禮服,接受子孫和親朋好友的祝賀,擺婚宴招待客人。
韓國現在的婚禮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 身著白色婚紗的新娘和身著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禮廳或教堂按西方儀式舉辦典禮後,再轉移到名爲“幣帛室”的房間,換上華麗的傳統婚禮服飾進行傳統的結婚典禮。 (幣帛,是韓國的一種傳統,指婚禮時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長及親戚長輩行禮的風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見男方親屬的儀式)。
新郎:戴冠,穿大禮服。新娘:頭上用七種珠寶作裝飾,穿大禮服。
韓國婚禮習俗─食物
韓國的婚禮食品主要是用韓國傳統點心。還有將水果或蔬菜用蜂蜜醃制而成的蜜煎果。以糯米等炸制的薑糖、麥芽糖。麵粉加上蜂蜜、麻油後油炸的油蜜草
服裝文化
韓國的傳統服裝為"韓服",平時不穿,過節或舉行典禮時穿。韓國年輕人特別重視流行款式,幾乎每個季節都跟著潮流購買衣服。
韓國人<古代>穿的那種衣服,女生都要把手藏在肚子那邊?那是朝鮮時期的唐衣,宮庭夫人(內命婦)宮中常服,外嫁公主,宗親夫人,官員夫人(外命婦)入工時所穿著禮服,將手放在衣內世表示含蓄的意思,就像平民女子外穿時會用長袍將臉遮住的道理是相同的,外命婦的唐衣是由王后或太后下賜,普通百姓是不會有唐衣穿的。
韓服
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如今,大部分國民以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中秋節等節慶日,或舉行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韓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優雅的長裙(chima);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daenim)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顔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豔華麗的錦繡。韓國的民族服裝是:男子穿襖、坎肩、褲、長袍,上下一色,且多用白色;女子穿襖、裙、長袍,裙子長而肥大,豐滿流暢。現代男女也常穿西式服裝,講究服飾。進屋脫鞋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們也用炕,炕內用熱水管取暖。
韓國飲食、料理、用餐文化和禮節、餐桌文化
飲食方面
筷子湯匙不能同時使用,吃飯時碗不能拿起來,長輩未用餐時,晚輩不能先用,在長輩面前喝酒(不管喝什麼)都要側身喝,和年紀比自己年長的人說話,最好使用禁語。
韓國飲食風格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多數人用餐使用筷子。萊料以高蛋白食物爲主,輔以蔬菜。喜食湯和飯(牛肉湯、排骨湯等和在飯中)、火鍋、湯麵、冷面、生魚片、生牛肉、什錦飯等。也喜歡熱辣口味。在宴會上,韓國人習慣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勸酒時不可拒飲;不勝酒力時杯中應留點酒;對於醉酒者,他們多持寬容的態度。受人敬菜時要禮貌地推讓兩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飯後被人邀歌時不可拒唱。
韓國料理
韓國天寒地凍,蔬菜不易生長,因此只要一到蔬菜長成季,家家戶戶的上至婆婆下至媳婦.女兒,全家女眷,一起做泡菜,好方便隨時都能食用,這樣應該算是習俗了吧!在韓國泡菜口味將近200多種,有依照季節性地區性的不同,同時還有分各種節慶時所吃的泡菜,大部分人認為韓國泡菜都是辣的,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因為辣口味的韓國泡菜只是那200多種,裡的其中一小部份而已,也因為台灣進口的都是辣口味,才會讓台灣人認為,韓國泡菜全都是辣的,另外韓國人每天吃泡菜除了可驅寒,聽說還可增強免疫,能力,而且韓國人也已將泡菜當成每日的小菜,所以每天吃對韓國人來說不足為奇吧!Gimjang指韓國冬天醃製泡菜的風俗,歷經多年一直保存至今。因冬季3~4個月間,大部分蔬菜難以耕種,泡菜醃制一般都在初冬進行。
韓國歷史上曾是農業國,自古就以大米爲主食。現在的韓國料理包括各種蔬菜和肉類、海鮮類等,而泡菜(發酵辣白菜)、海鮮醬(醃魚類)、味噌醬(發酵豆類製品)等發酵食品則成爲韓國最具代表性同時也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用餐文化和禮節
韓國一日三餐主要組成為米飯、湯、泡菜和其他佐菜。主食為米飯,但也有麵食。佐菜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泡菜。隨個人喜好,也有以一塊麵包、一杯牛奶、一個煎雞蛋做早飯,或以健身食品或稀飯作為早飯的。用餐時,不能打嗝兒,擤鼻子,也不准端著飯碗吃飯。應該把飯碗放在左邊,湯碗放在右邊,並排擺設。勺子應該放在筷子的左邊。如勺子放錯位置或插在飯碗裏,則表示為死人祭祀。
餐桌文化
韓國餐桌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齊。根據傳統,小菜的數量依不同層次從較少的3碟到爲皇帝準備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擺放、佈置也隨料理的種類有很大的不同。因韓國人對形式的重視,餐桌擺設禮儀也有了極大的發展。此外,同鄰近的中國、日本相比,湯匙在韓國的使用頻率更高,尤其當餐桌上出現湯的時候。
韓國的禮節與習俗、居住文化、沐浴文化、禁忌事項
韓國的禮節與習俗
一般都是低頭行禮,對年長者或上司鞠躬行禮。每逢節日向父母和親戚拜賀,這是受儒教文化影響的風俗。對身體接觸方面,韓國與歐美國家的觀點不同,即使不是同性戀,也可以同性之間握手或勾肩搭臂以表示親近。但在公共場所,男女之間進行過度的身體接觸是不可接受的。
居住文化
韓國人生活在有"溫炕"設備的居室。雖有床,但不能穿鞋進屋。因此不穿襪子訪問別人家被視為不懂禮貌。
沐浴文化
每個家庭都有洗澡間,附近很容易找公用澡堂。對韓國人來講,一起洗澡,幫別人洗澡是很自然的事。公用澡堂分為"男浴室"和"女浴室",也有"家族浴室"。這樣的"湯"裏面都有桑拿設備,也有健身設備和汗蒸幕。
韓國禁忌事項
500年前, 韓國人還沒發明韓文字以前,都是100%使用中文字代替韓文字。由於漢字文化圈的影響,韓國最不吉利的數字為"4",這是因為與"死"字的發音相似。因此一般的飯店,醫院裏都沒有4層。韓國人不喜歡用紅筆寫名字,但在學校裏面可以用紅筆劃出考卷上的對錯。忌用一個手指指人。站立交談時不能背手。女子發笑時必須掩嘴。
韓國祭
一月雪祭       二月光山繩結車民俗遊戲、民俗文化祭
四月鎮海櫻花祭、慶宗文化祭、珍島靈燈祭、端州櫻花馬拉松
五月宗廟祭、鎮南祭、春香祭、阿娘祭   六月端午祭、豐南祭  八月春川人形劇祭
九月 十月明洞祭、錦山人參祭、利川陶瓷祭、雪嶽文化祭、閑山大捷祭、旌善阿里郎祭、漢拏文化祭、百濟文化祭、世宗文化祭、安東民俗祝祭、牟陽城祭
韓國傳統民俗的表演
韓國民俗表演分為四個項目,分別是『農樂』、『五鼓舞』、『扇子舞』、『假面舞』。這四個項目,分為兩個系統,一個系統以『農樂』、『假面舞』為主,是屬於傳統藝術層面的部分,另一個系統以『五鼓舞』、『扇子舞』,是屬於傳統娛樂層面的部分。
「所謂的傳統藝術層面,是指民間長期流傳的習俗,像是『農樂』、『假面舞』在今日韓國仍是重要慶典中不可或缺的表演。而傳統娛樂層面的部分,則是早年王宮貴族平時飲酒作樂時發展出來的表演形式,所以展現出的東西是華麗、色彩豐富的。」